2022年5月18日 星期三

馬麻我腳痛!!孩子跟你喊腳跟痛怎麼辦?!

作者:康鈞尉醫師 Charles Kang, MD


最近在門診,爸媽帶著小朋友來看腳痛的人變多了。其實每年在這個時刻都有這個趨勢,
孩子回家抱怨腳後跟痛,膝蓋前側痛。仔細問了一下,在學校也沒有特別跟同學有碰撞,倒是這學期開始學跳繩,參加田徑隊練跑,或是跟著大哥哥打籃球,放學後走路就開始有點一拐一拐的,有時候嚴重起來,連踩地都會怕怕的,一跳一跳的,看起來就令人煩惱。



這種時好時壞的狀況讓父母有點擔心,經過了仔細檢查後我會告訴小朋友跟爸媽,這是小朋友才特有的狀況喔,我們大人想要有這種問題還沒有機會呢 (笑)。以腳跟痛的情況,事實上也是孩童青少年最常見的腳跟痛診斷,就是“ Sever’s disease “ ,醫學上稱為骨突炎或是骨骺炎。指的是肌腱與骨頭連接處的地方,我們也稱為著骨點的發炎。孩子的骨頭與我們成人不同,他們還有生長板。而隨著成長,肌肉、肌腱等組織對於著骨點的拉力逐漸增大,另外,也因為開始參與各種體育活動,運動量大幅增加,以小腿為例,就會在反覆的跑步、跳躍等動作,通過阿基里斯腱在跟骨跟骨產生反覆的壓力,進而發炎。









以孩童發育的角度來看 Calcaneal apophysis ,足跟骨突這個構造大約在八歲左右會出現,直到十五~十七歲左右會與跟骨癒合。也就是說,Sever’s disease 的好發年齡也就會在八到十五歲,這段足跟骨突尚未癒合保持開放的期間。臨床症狀上疼痛是逐漸增加,並且與體育活動的時間變多有關。除了疼痛,通常不會有明顯的腫脹,但可能會發現疼痛的那隻腳(也可能是兩隻同時)的小腿以及跟腱( 阿基里斯腱)較緊,且伴隨著腳踝背屈(也就是腳踝往上翹)的肌力較差。徒手理學檢查,我們會使用擠壓測試 squeeze test ) 同時按壓足跟後側的內外,看看是否產生疼痛,或是疼痛會加劇。好發的時間:一個是進入快速成長期,孩子快速抽高的時候;另一個是體育賽程密集度有關。在影像檢查上,X 光的初步判斷通常沒有明顯發現。骨骼肌肉超音波是個不錯的檢查,可以發現著骨點周圍組織的腫脹或是血流增加,證實有急性發炎的狀態。極少數的案例需要使用高階影像檢查如 MRI 磁振造影,來排除感染或是腫瘤的可能性。



根據研究,春季跟秋季發生率最高


同時兩腳發生的機率超過一半以上,我自己的臨床經驗也大多是兩隻腳一起痛的比較多。在處理的初期,當然就是要把疼痛控制並且解決。休息就是控制疼痛最有用的方式。尤其是要停止跑、跳這些會用到腳踝蹠屈(也就是腳踝向下踩)的動作。在疼痛忍受範圍下,做小腿的拉筋按摩,降低跟腱在跟骨突的張力,若有需要可以搭配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 non 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 ) 作為消炎止痛所用。



除了疼痛控制以外,大家關心的( 也是很多青少年運動員的教練以及家長最想知道的)就是何時可以回到運動場上? ( RTS. Return to sports ) 根據研究,平均來說回到場上的時間在 2 ~ 8 週。你可能會問,蛤?差那麼多,那不是跟沒回答一樣!? 這就要講到下一個我們要討論的主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骨骺炎 ( apophysitis ) ?



第一個重點,是參與的運動類型:足球、籃球、跑步(競走)還有體操等運動類型是高風險。無論是因為剛開始參與運動,技巧不夠熟練;因為成為校隊主力所以訓練量大增,甚至最近碰上課業壓力、大考等狀況,比賽讀書兩頭燒,都可能導致青少年發炎風險上升。這部分的調整必須仰賴運動員本身、教練以及防護員等團隊來做調整。


第二個重點,是青少年本身的狀況:體重過重 ( BMI>25 kg/m2    本身有高足弓、扁平足或旋前足 ( Pronation ) 等。體重的狀況可以藉由飲食等方式做調整,而高足弓、扁平足、足外翻的狀況就必須要經由專業的醫師以及物理治療師來做詳細的評估,有時鞋墊等外部輔助工具是必要的。


第三點,是運動員本身是否對於的運動傷害有概念,隊上有沒有專業的防護相關人員,以及家長的支持理解。兩種極端容易讓小朋友不敢說出疼痛或者是疼痛不會好的原因,就是家長對於運動傷害反應過度:就跟你說不要參加了,你看吧!下學期不要去好了... 或者是:這應該還好吧?你看你哥以前打羽毛球也沒像你這麼常痛啊? 




綜合以上,會發現藏在骨骺炎 ( apophysitis ) 後面的故事,才是決定回到場上的速度,以及未來復發的機率。 休息、藥物、物理治療等在不同時期都扮演重要的角色。隨著生長板的成熟關閉以後,這個問題也就不會再出現。


青少年運動員的運動傷害以及疼痛問題,跟成年人大不相同,也值得我們多花時間去了解並且關心


聲明:本文章僅供衛教使用,無法取代醫療診斷與治療,個人相關醫療問題敬請洽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