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2日 星期六

跑步跑到內側小腿痛到爆炸 !!

作者:康鈞尉醫師 Charles Kang, MD


最近很流行越野跑。

與一般路跑不同,越野跑的路線常常需要在山林間穿梭。除了高低起伏,落差還有不規則的地面形狀,對跑者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
近期有幾位蠻熟的朋友(我不太習慣稱呼我的病人為“病人”,因為我認為運動傷害並不是“病“disease,而是一種傷害。injury ),都不約而同從路跑轉換興趣改為挑戰越野跑。

一段時間練跑下來,加上參與正式的越野跑賽事,就有人開始產生小腿內側的疼痛問題。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狀況?這要從越野跑的特色開始講起。

越野跑的路程,下坡是一個跟一般路跑非常不一樣的過程。在下降的段落,一邊保持身體的平衡,一邊觀察適合落腳的位置,讓自己有如“蜻蜓點水“”輕功水上飄“的方式,首先是足部接觸到地面,接著利用下肢關節的緩衝、肌肉的離心收縮(尤其是大腿的股四頭肌)來做一個減速的動作,然後繼續下一步。在這個左右左右下降的期間,為了維持身體的平衡,足部的剛性變得益加重要。

維持足部的剛性,下坡過程中是不斷以單腳來承受全身的重量,還需要加上慣性變成瞬間數倍體重的衝擊,有兩個構造常常就會超負荷,最後導致受傷。一個叫做屈拇短肌( Flexor Hallucis Brevis ) ,一個則是脛後肌 ( Tibialis Posterior ) 。

脛後肌從小腿兩個骨頭之間的“骨間膜“起始,最後肌腱連結在我們的足部骨頭。而屈拇短肌則從足部的骨頭起始,最後肌腱連結在第一根大腳趾的骨頭近端。如果我們把這兩個構造仔細看,就會發現他們就像是一組連續的構造,提供我們足踝的穩定性。

怎樣情況下容易受傷? 練太多或者是練太少都會

練太少:
一開始接觸越野跑,甚至是沒有一般路跑經驗就直接參與越野跑的朋友,足部的剛性沒有被訓練過,肌腱韌帶的強度會在我們反覆執行離心收縮的過程變強,而且是在相對高強度的負荷下才會變強。另外, 肌肉的力量以及耐力的不足,尤其是下坡對於離心收縮的需求大增,導致肌肉快速疲勞,剩下軟組織來做緩衝,也是非常容易受傷的原因。

練太多:
人體的組織,尤其是肌腱韌帶在接受負荷、衝擊過後都會產生微小的創傷 micro-trauma. 這個過程會導致後續的發炎反應,而此時的發炎反應是好事,正是因為發炎啟動了身體的修復反應, 因此肌腱韌帶修復了,讓我們可以再一次健康的迎接挑戰。然而,過度訓練,或者是休息不足,以及營養不足的情況下,都會導致我們的組織過勞。
組織微小創傷後,沒有良好的修復反應,最終導致結構性的耗損以及破壞,初始只是肌腱炎,後續會發生的包括撕裂傷,慢性肌腱病變等問題接踵而來。

這些軟組織的結構性損傷,很難從 X 光檢查發現。倚靠的還是醫師的雙手,徒手檢查搭配肌肉骨骼超音波的掃描,才能精確的找出足踝剛性下降的元兇,進而準確治療。

聲明:本文章僅供衛教使用,無法取代醫療診斷與治療,個人相關醫療問題敬請洽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